□ 黃禮發(fā)
大約申時,我們采風團來到車道鎮(zhèn)萬安城。整座故城依山就勢,狀如砍刀。不論是主城還是輔城,其城墻均由黃土夯筑而成,保存完好。從高處俯視,兩座城的城墻,輪廓清晰;外加兩座規(guī)模較大的烽燧,形成了一套“進可攻,退可守”的軍事防御體系。
據(jù)記載,萬安故城是明代陜西苑馬寺萬安苑的營堡,面積約18萬平方米。身處城中,我便化身為一個聆聽者。我仿佛聽到邊關駐守者的無奈與嘆息。常年在邊關游走,四季與外敵廝殺。奈何邊疆遼闊,山大溝深,顧左難顧右,顧東不顧西。奔走之疲倦,襲擾之恐慌,思家之心切……到頭來,卻仍落得“無城可守”的下場。
第一個提議在此筑城的人一定是位智者。萬安城背靠西山,中有較寬闊的平臺,前臨萬安溝,這不正是一個“背有靠山,前有流水”的寶地嗎?此刻,我仿佛聽到廣大邊民的欣喜與期盼。欣喜于邊關之上終于有了可退守防御、可威脅入侵者的一座城池。在那個冷兵器戰(zhàn)爭頻發(fā)的年代,一座占據(jù)天險、防御工事完備的堅固城池,就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屏障,就是廣大邊民的希望。萬安城的構筑,甚至都成為當?shù)剡吤駥推降钠谂?。與萬安城一樣的這一座座城池,也讓“平時耕作,戰(zhàn)時出征”成為一種新的選擇。
一邊在城中踱步,一邊思緒萬千。腦海中不斷地閃現(xiàn)出各種畫面??吹綀怨痰某菈Γ路鹇牭搅水敃r筑城的號子聲,還有馬嘶聲、號角聲、廝殺聲……已經(jīng)不忍去想、不忍去聽,但又不得不想、不得不聽。在萬安城內(nèi),每走一步,都會被迫聆聽這訴說不完的故事。聆聽這昔日的繁華與滄桑,聆聽這見證了無數(shù)朝代更迭與無數(shù)邊民悲歡離合的心跳。
來到萬安城,最好的行走路線應該是沿平臺穿城而過,然后爬上城墻,繞城一圈,最后來到萬安城的最高點1號烽燧。但由于時間、精力以及路況所限,我們一行二十余人選擇簡易路線,直奔山頂。
山頂?shù)娜f安城1號烽燧,保存完整,相較于環(huán)縣乃至整個西北,都是為數(shù)不多的規(guī)模較為宏大的烽燧。由于地處邊關要塞,兩座烽燧都筑有一圈護墻,這極大增強了烽燧的軍事防御和通信能力。而我,卻偏偏聽到了范仲淹的詞句,“四面邊聲連角起,千嶂里,長煙落日孤城閉”。
如今的萬安城里,還住著幾戶人家。但他們并不知道這里曾發(fā)生過的一切,只是覺得這是一個充滿安寧與祥和的地方。萬安,留給了我太多的遐想。
站在山頂?shù)某菈ι线h眺,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敬畏。遠處是連綿起伏的山巒,眼前便是隱藏在群山之中的萬安城。在夕照之下,它像一位歷經(jīng)滄桑的老者,不言不語,古樸而莊重。已經(jīng)沒有了當年的戰(zhàn)馬嘶鳴和鐵蹄回響,只是靜靜地等待前來探秘的聆聽者,將曾發(fā)生在這里的故事挖掘、書寫。
或許有一天,有更多的人像我一樣,來到萬安城,做一位聆聽者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