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爆竹聲中一歲除,春風送暖入屠蘇?!比绻f團圓是春節(jié)的主題和核心,那么,走親戚就是對這個主題的生動詮釋。
我的童年,人們一年之中最向往或是感到最有儀式感的,就算春節(jié)了。
每逢過年,常聽老人講,親戚不走動就“斷路”了。莊戶人注重禮儀,根據(jù)習俗,走親戚的規(guī)矩,從大年初二開始,按照順序,依次是舅家、姑家、姨家,老舅家、老姑家、老姨家,至于其他親戚,比如已出門的姐家,或是認有干爹、干娘的“干親戚”,則更要往后排了。
那年代的農(nóng)村,交通不便,村與村之間都是坑坑洼洼的便道,平常人家連自行車也沒有,走親戚大都是步行。
俗話說“娘親舅大”。在我幼小的記憶中,每年過罷正月初一,第二天去舅家拜年走親戚這項重要任務,常常是由弟弟和我去共同完成,當然這也是我們非常樂意去走的親戚,除了伙食上有所改善,還能領(lǐng)到壓歲錢。
我的舅家和我家相距不遠,在我家住的東南方向十五里地開外的新堡村。每年走前,母親都會早早把我和弟弟精心打扮一番,整整帽子,拉拉圍脖,拽拽衣襟,生怕我們穿戴得邋遢,走在路上丟她的人,更怕娘家人瞧不起……
那時人們看重的是禮節(jié)和相互來往。但走親戚,適當帶點“拿得出手”的禮品,講究的是份心意,體現(xiàn)的是主家情分。但在那個物質(zhì)特匱乏的年代,即使是那些排在前列的最重要的親戚,也沒有什么“大禮”可以拿得出手,經(jīng)常是白面饅頭配油餅兩樣東西。說是兩樣東西,其實量都少得可憐,一家親戚最多也就一個饅頭一個油餅或兩個饅頭,較好點的可能每家是兩個油餅,母親怕我們把禮品弄差了,送錯了人家,常常是用不同顏色的布包把禮物分裝開來,交代我們,這個花包是給誰家的,這個紅包是給誰家的,而這個藍包又是給誰家的。我們把母親的這些話記在心里,然后按照份數(shù)和重量作個分工,弟弟帶幾份,我?guī)追?,這樣就興高采烈地出發(fā)了。
記得當時本村小伙伴朱彥昌,他的親戚家跟我舅家是鄰村,每年走親戚的時候,我們結(jié)伴而行。去的時候,到了慕家廟澇池畔該分手的地方,我們把澇池畔槐樹作為參照物,相互約定,下午大概幾點鐘集中,如果到時候等不上對方,就要在樹身上留個記號,以便后來者一目了然,不再誤等。
走親戚的心情很是激動,我們各自聊著親戚家的事。逢人問要去那里?我們總是興奮地應到:“走親戚??!”幸福之感溢于言表,得意之情充滿心間。
那時候,也許是因為貪玩,或是土路落雪路滑,我們走路時常常只顧向前走,動不動就摔上一跤,不是把膝蓋碰破了,就是把胳膊肘摔傷了,或者就是玩小魚刀把某個指頭蛋割破了。有時只顧仰頭四下張望,不看腳下路,走著走著,鞋底粘上了泥,越走越厚,越走越沉,越走越累,帶不動了,從路邊拾個木棍棍戳一戳,找個磚頭蹭一蹭,或?qū)€石頭刮刮,弄完拖泥帶水的鞋底,我們繼續(xù)前進。
就在這種有說有笑、高高興興地結(jié)伴行走中,我們往往要差不多兩個小時,才能到達舅家。我和弟弟先從大舅家開始拜年,那時盡管父親也教過如何磕頭,但我們往往會把磕頭這一本來很嚴肅認真的事,做得心不在焉,敷衍了事,對著正窯的方桌,猛地跪下,喊一聲大舅,二舅,過年好!然后再磕頭,又蹭地站了起來,整個過程大概也就三四秒鐘。這時,我們最為關(guān)注的,不是自己磕頭的動作是否規(guī)范,親戚是否滿意,而是他們早已備在手里的壓歲錢。
“窮家富年吶,給娃發(fā)個壓歲錢……”每當我從舅舅手中接過那嶄新的壹角錢時,就會平平整整地把它裝進口袋,絕不折疊,唯恐破壞了它的手感和美感。
由于三舅是初二走舅家的最后一站,所以記憶中這天的午飯,我和弟弟大都是在他家吃的。這其中還有一個我們心照不宣的原因——外婆的烹飪手藝頂呱呱。每次去時,外婆好像預先知道似的,每當我們登上長長坡嶺看見三舅家時,就能望見外婆站在崖背邊那個土梁上向坡下遠望的身影。于是,我忘了累,來了勁,步子邁得更歡,高興地對弟弟說:“看!那是外婆!”外婆也看見了我們,高興地叫著:“噢,我蛋蛋娃來了,你媽可好嗎……”
有一年,父親安排我和弟弟去舅家時,順便拐幾里山路去對面嶺上給姑家拜年,飯當然在姑家吃。從三舅家走時外婆一再吩咐說:“上個坡坡,吃一鍋鍋,娃娃長身體呢,回來時一定拐到這里吃些東西再走”。我們怕傷了她的心,從姑家拜年后,真的返回來了。三舅當時不在,一直在家等候我們的外婆,已為我們準備好了飯菜,也包好了我們回家?guī)У臓t食、油果子、核桃棗。外婆笑著說:“是不是你姑家做的飯比我做的好吃?你三舅說了,今天這倆外甥來了,不吃完桌上留的兩個鹵豬蹄,就別讓他們走,其他人誰都不能吃?!蹦且淮危液透绺绻怨缘刈谀抢?,美美地又吃了一頓,還喝了一碗放有紅棗的醪糟湯,熱乎乎的,好喝極了。
如今過年走親戚與我小時候大不一樣了,近幾年回老家,看到家鄉(xiāng)的鄉(xiāng)親和親戚都富裕了,走親戚大都有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,可以迅速到達,快去快回。走親戚的禮品比以前厚重多了,很多開著車一上午走四五家,有的甚至是放下禮品就走,缺少了親情交流,親戚味越來越淡……這種現(xiàn)代化的方式,雖說時髦了許多,便捷了許多,華美了許多,但同時也失去了許多樂趣和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