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標題:服用抗生素會得腎結石?
腎結石、泌尿系統(tǒng)結石家族的成員,常年活躍在不少人的體檢報告中。為何會得腎結石,又該如何擺脫它?近日發(fā)表在《美國腎臟病學會雜志》上的一項研究指出,口服抗生素可能增加患腎結石的風險,且對兒童和青少年影響尤為顯著。
該研究調查了1994年~2015年英國1300多萬人的健康檔案,找到了患腎結石前使用過抗生素的約2.6萬人,將他們與另外26萬人進行了對比分析,結果發(fā)現(xiàn)五類常見口服抗生素與腎結石有關,分別是磺胺、頭孢菌素、氟喹諾酮、呋喃妥英和青霉素。其中,使用磺胺類藥物的人群患腎結石風險是未使用抗生素者的兩倍以上,青霉素使用者的患病風險則增加了27%。研究人員認為,使用抗生素改變了人體內特別是腸道和泌尿系統(tǒng)的微生物群落,可能與引發(fā)腎結石有關,建議慎用抗生素,特別是兒童和青少年。
在結石的形成原因中,有一個明確的因素就是泌尿系統(tǒng)的感染。泌尿系統(tǒng)感染中,最多見的是由屬于革蘭氏陰性細菌的大腸桿菌引起的,其次是一些奇異變形桿菌,以及其他革蘭氏陰性細菌。泌尿系統(tǒng)被感染后,整個微環(huán)境可發(fā)生改變,進而形成腎結石。
研究所指的五類抗生素之一的磺胺類藥物,除了可能改變微生物群落外,其本身容易沉淀的性質,也會引起腎結石。磺胺類藥物容易在液體環(huán)境中沉淀,在尿液中很容易形成沉淀,醫(yī)生會要求口服磺胺類藥物的患者大量喝水,以免因尿量不夠形成腎小管結晶,最終形成結石?;前奉愃幬飳χ委熌蚵废到y(tǒng)感染效果很好,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被廣泛使用,但是它有比較大的副作用,現(xiàn)在用得相對少了,而頭孢菌素和氟喹諾酮則在目前用得比較多。
當然,此次研究結果并不意味著真正需要服用抗生素藥物時,因為腎結石的風險而不敢服用,只是需要合理、謹慎地使用抗生素。
事實上,引發(fā)腎結石的不止抗生素,維生素也不能隨意服用。
藥物引起的腎結石占所有結石的1%~2%。這種情況分為兩類:一類為尿液的濃度高而溶解度比較低的藥物,包括前文提到的磺胺類藥物,以及治療HIV感染的藥物、硅酸鎂等,這些藥物本身就是結石的成分。另一類為能夠誘發(fā)結石形成的藥物,包括乙酰唑胺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D和皮質激素等,其在代謝過程中導致了其他成分結石的形成。而在代謝異常引起結石的類型中,包括尿液酸堿度、高鈣血癥、高鈣尿癥、高草酸尿癥等。
需要注意的是,現(xiàn)在很多人過分補充維生素,其實健康人群從正常的飲食中就能夠足量獲取?,F(xiàn)在較常見的高鈣血癥、高鈣尿癥等,很多都是因為盲目、過度地補充維生素引起的;很多孕婦長結石,其中不少就是因為魚肝油之類吃得太多了。